曼荼羅,梵語是mandala,意思為壇城。它通常被視為宇宙的縮影,圖案由一系列幾何圖形和符號組成,象徵著宇宙萬物的形成、運行和無限。在佛教和印度教中也被視為一種修持能量的象徵性圖形,在修行時畫一個圓圈或方形的修法壇場,幫助修行者達到平靜心境。
這系列的實驗藝術創作,藉由探索腦波頻率對藝術創作風格的深刻影響,紀錄不同腦波頻率狀態下所繪製的曼荼羅圖案風格。
在創作過程中,我全程佩戴耳罩式耳機,聆聽特定的「雙音節拍(Binaural Beats)」和「視唱練耳(Solfeggio)頻率」音樂。藝術創作以曼荼羅(Mandala)圖案,捕捉並表現出腦波頻率共振狀態的視覺形態。
這個創作計畫的靈感啟發來自於美國藝術家Bryan Lewis Saunders的藥物創作自畫像實驗。他每天使用不同的藥物或麻醉劑來創作自畫像,結果創作出了超越他以往的風格,並突破了一般人能創作出的風格極限。
選擇以「曼荼羅(Mandala)」為創作主題,因為對於曼荼羅藝術非常喜歡也擅長,並且畫曼荼羅的過程更容易進入一種平靜、直覺性的類似冥想狀態,這種狀態更容易與雙音節拍產生共振。
藉由這個計畫創作出的獨特曼荼羅圖案,將會製作成一系列實用又充滿藝術與靈性的陶瓷器皿。每個曼荼羅部分都需要數小時的精細雕刻。
528 Hz被譽為「愛的頻率」,可以激發及修復人體的DNA和細胞,並且產生對心靈和身體有益的愛、和諧和治癒的效果。過程中我感到很平靜放鬆,最終創作出柔和和和諧的曼荼羅圖案。
在 Theta 腦波狀態下,我感到進入意識深層探索,最終完成的曼荼羅圖案則帶有著一種幻象般的感覺,極富深根又擴展。同時,這也是一個我從未畫出過的曼荼羅樣式。